爱游戏体育 aiyouxitiyu 分类>>
仰望星空才AYX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 体育APP会充满希望
AYX爱游戏,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爱游戏体育APP
中国孩子的想象和幻想能力究竟如何呢?早在2000年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合作,已经就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和幻想作过一项深入的调查研究,或许人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这项名为“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和幻想”的研究,由我和儿童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主持,其目的正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状况,探索我国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出改善我国儿童的想象力发展状况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更好地激发与培养我国儿童的想象力。
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强大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孩子们的创造力为代价换取的。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另外,“2001年全球重要科学发现100项”中,中国“三项科学新发现榜上有名”,其中两项是与美国合作完成;美国的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一倍,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了得,想象力却是大大缺乏。
好奇心强反应出儿童喜欢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而冒险性弱,说明儿童对于那些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心存疑虑,闯劲不足,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勇气。我国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可能是束缚儿童冒险性的首要因素。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一旦他们脱离现实的轨道,想象出“不成样子”的东西,就会被父母训斥为不务正业,被老师认为前途堪忧。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下,一切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学生常常在“标准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一不小心便失去高分,失去父母和老师的欣赏。因此,他们只能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哪里还敢有半点冒险性?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的大型调查中发现,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仅占13.8%,初中生和高中生居然仅占5.7%和2.9%!这是我们在全国10个省市对3737名中小学生调查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可是,“知道也不举手”者中,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14.5%、高中生竟占33.8%!为什么年龄越高越不敢或不愿提问题了呢?专家们认为,年龄越大的学生越怕回答失误丢面子,他们因为缺乏自信而趋于保守。
据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专项调查,如“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专家组把兴趣与好奇心、意志力与进取精神、怀疑精神与独立性、自信心与合作意识等状况,作为评价青少年是否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4项指标。调查显示:仅7.3%的青少年自认为具有创造人格。与1998年的首次调查相比,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从4.7%上升到7.3%,即增加了2.6个百分点;但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被调查者的比例下降了3.7个百分点。
但是,一项最新的中小学生理想调查的结果却显示,科学家排倒数第三。这是天津《城市快报》2009年6月3日的报道,主持这项调查的是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一次他在互联网上看到有个高三学生职业理想调查,文科考生4207人,理科考生3630人,热门理想职业依次是公务员、律师、医生、记者等,前几位唯独没有科学家。看着这个调查王庭大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自己作一个调查,他选择了北京市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1180名同学,列举了9个备选职业,就“长大最喜欢从事的职业”进行排名,结果排名第一的是企业家,其次是歌星影星,科学家居倒数第三,只比工人和农民排名靠前。王庭大还列举了一个现象来表达他的痛心:“这几年,陈省身、黄昆、唐敖庆等一位又一位科学大师离我们而去,科学界为之扼腕,闻讯的公众却相当茫然,公众享受着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带来的便利,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
2006年11月20日,在国务院会议室,面对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国务院总理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随后总理提出三个问题:高校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
据2005年的调查显示,54.7%的中小学生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考到前15名。这两个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今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状况,也违反了学习的规律,因为中国的高校扩招到现在,同龄人能够进入高校的比例也不过20%左右。1999年和2005年的两次调查还证明,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的状况,非但没有好转并且在继续恶化。这一组数据使我们作出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依然沉重的判断,并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改革的建议。
在我们作的儿童想象力调查研究中,课题组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儿童想象和幻想的发展。综合本次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从宏观的方面来说,儿童想象的发展首先受到其生存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人的想象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民族性有关系。如果整个民族很求实,比较保守,传统遗留下来的写真的东西就比较多,那么人就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意识,想象的成分就少了。此外,社会氛围是否宽松,儿童所接触的读物和其他传媒是否提倡敢于大胆想象,都会影响儿童想象的积极性。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却鼓励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无疑会束缚儿童的想象力。儿童想象的发展也与他周围所接触的人的观念和行为密切相关。教育中,教育者(包括学校的老师和孩子的父母)是否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是否引导儿童进行想象,给儿童提供想象发展的空间,都会影响儿童想象活动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应试教育也是阻碍想象力和幻想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想象和幻想教育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有很多做法束缚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除了学校以外,父母们也没有给孩子提供发展想象力的心理空间。父母过分看重分数,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家庭气氛就比较活跃,否则,气氛会马上紧张起来。
阅读课外书一直是中小学生课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儿童了解世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次调查中,调查者要求中小学生按照喜欢程度,对古代小说故事、现代小说故事、童话神话、幻想故事、科学幻想这五种类型的书籍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五类书得分排序由最高到最低依次为:科学幻想、童话神话、幻想故事、古代小说故事、现代小说故事。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喜欢看幻想、想象类书籍,其中科学幻想类书籍最为孩子们喜爱。
幻想和想象类图书可以把种种新鲜奇异的事情展现在儿童面前,对遥远的过去、未来或不可能实现的事物都可以尽情描绘,十分符合儿童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理。阅读幻想书籍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的渠道,提供想象的典范,促使儿童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促使儿童产生对未来的向往。当学生在幻想和想象的世界里驰骋的时候,它还可以作为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并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因此,父母应支持子女阅读此类书籍,使他们从中受益。
与孩子们对科学幻想类书籍的喜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3.6%的中小学生认为现在为少儿出版的幻想故事和科学幻想类书籍的出版不够多。调查结果反映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幻想类图书的喜爱,表达了儿童希望看到更多适合自己阅读的幻想类书籍的愿望。阅读幻想类、想象类书籍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想象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儿童文学工作者和出版者应重视幻想类图书的写作和出版。目前,国内少年儿童图书的创作出版,内容雷同单一,观念陈旧,没有什么新意,而且成人化倾向严重,创作者缺乏对儿童心理特点的了解与把握,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因而也不能真正满足儿童的阅读需要,这一现象应引起科普作家和出版者的重视。
2025-10-22 13:11:36
浏览次数: 次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





